星期二, 7月 19, 2005

神奇海棠 打轉7小時回原點


摘自聯合報2005/7/19新聞:

本報記者朱淑娟

海棠颱風一周前在關島海域形成一路直奔台灣,昨天清晨颱風中心來到花蓮外海,眼看就要登陸,海棠卻突然自轉起來,花了七個小時,剛好轉了一圈回到原點。

海 棠的轉一圈又回原點的走法,在台灣或全球的颱風紀錄都算少見。預報人員解 釋,海棠是「真正的自轉」,即中心自己轉一圈,且在路徑上留下一個明顯的圈圈;這跟過去納莉颱風、象神颱風南北來回走的路徑並不相同。氣象局的資料顯示, 過去有過自轉現象的颱風只有一九六五年的瑪麗颱風、一九九二年的寶莉颱風。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李清勝分析海棠自轉,是颱風快接近台灣陸地時受台灣特殊地形影響,颱風本身產生高低層分離現象,下層氣流被陸地擋到,高層氣流於是往北自轉。這種情形類似藤原效應,有兩股氣流在拉扯。由於海棠強度夠強,最後才能夠再重整回來。

不過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卻認為,這只是可能的一種情形,目前仍無足夠的證據證實確是如此。氣象局在前天就已看到當海棠靠近時會失去太平洋高壓這個主要導引氣流,地球自轉的偏向力,以及颱風環流與地形產生的交互作用,在颱風中心登陸前必有某種變化。(Q: 可他們說不出來的那一種變化....)

巧的是,氣象局前天預估海棠登陸的時間是在昨天中午前後,在海棠自轉的那七個小時間,預報人員的心情跟著忐忑(我們大家也是啦!),沒想到最後颱風中心的登陸時間在昨天下午二時五十分,只比原先預估的時間稍晚一點。

細究海棠自轉前的變化,一度加速,自轉時又耗掉一些時間。也就是說,海棠自轉了七小時,除了紀錄上留下一個自轉的圈圈外,對台灣地區的風雨、登陸時間都沒造成什麼影響。(但在學術上又再次讓大家錯愕, 不是嗎?)

吳德榮說,因颱風自轉現象過去很少見,目前仍無法將這個現象放入預報模式中。直到現在,關於颱風接近台灣時與地形產生的可能交互作用,科學上所知還相當有限。(報不準,就永遠只能這麼說....,不過還是努力啦! )

--------------------------------------------------------------------------

Thinking:
在太平洋高壓shutdown的情況下, 三股力量取而代之彼此拉扯;行星Beta效應、地形效應以及引發的渦漩非軸稱效應應是海棠tangling 的原因。能夠用dynamic model 解釋嗎?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